南大常务副校长:校庆序长不序爵只针对校友


频道:最新公告 来源:青岛家教帮 点击:246 日期:2012/3/2

距离5月20日的南大校庆日越来越近了,早前针对该校校庆活动“序长不序爵”的说法,曾引发全民讨论。而日前,记者从南大校庆吹风会上获得最新说法,与外界的期望稍有不同,该原则在未来实施中将只针对南大校友,“而对于嘉宾,则依然施行普通的接待方案”。南大领导表示,希望外界能够对于包括南大在内的高校的难处,多些理解和包容。

  “序长不序爵”啥意思?

  南大常务副校长昨日解释:对“嘉宾”校友仍会适用传统礼仪

  回应

  “序长”,对百岁以上老校友会提供一对一服务

  “有人说过,世上最平等的关系,莫过于同学关系……在同学之间永恒的法则,就是‘序次不序爵’。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在朝序爵’、‘ 在乡序次’。作为南京大学(微博),在校庆校友接待过程中采取这两种做法,从文化传承角度上来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昨天,针对早前外界一直讨论的“序长不序爵”话题,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荣郑重回应说,这个原则并非南大首创,外界无须过分解读,相信很多学校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校庆期间,所有校友都将受到学校的统一接待,不搞特殊化。而对于年长的校友,我们更是会提供特别的优待。比如,我们将由志愿者为100岁以上的老校友,提供一对一的志愿服务。还将为南大物理系知名学者冯端院士,举办90高龄的祝寿活动。”张荣表示,对于“序长不序爵”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质疑它是不是管用,现在可以郑重回应的是,这个原则以后会在南大所有的重大活动中,一直延续下去。

  张荣还郑重向记者透露,其实早在南大庆祝建校100周年的时候,这个原则就已经实行了,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

  澄清

  不“序爵”,但对“嘉宾”校友仍会适用传统礼仪

  “可以说,在校庆中,我们的所有活动都会尽量遵从‘序长不序爵’这句口号,但是我要澄清一点,这个原则只用于接待南京大学的校友,对于邀请到的社会各界嘉宾来说,还是要按一般的社会礼仪来接待。”与此同时,南大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严肃表示,南大对于这个政策的执行“不搞一刀切”。

  在任利剑看来,校友回校过校庆,是家人回家的关系,可以不用太讲究,但是对于政府、经贸、学界等领域的嘉宾来说,是邀请上门的客人,对于他们来说,使用社会上通行的传统礼仪,更加合适。记者随即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出席者既是南大的校友,同时又是政府官员,此时南大对他们应该如何排序?

  “这时候,就要看出席者以什么身份出席了。如果是私人身份,那就当校友接待,如果是官方身份,就当嘉宾接待。”任利剑很快给出了答案,他还调侃说,“我不认为谁会刻意到大学里找当官的感觉,至少我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呼吁

  不要轻易给大学校庆贴“政治化”标签

  “我承认,当今社会的确有部分高校在办校庆的时候,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任利剑随后又和记者谈到了校庆政治化的问题。他认为,之所以有部分高校办校庆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一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了,“学校的本意肯定不是这样的”。

  “我很体谅一些高校办出‘政治化’校庆的难处,希望媒体和社会,不要轻易给某一所大学贴上校庆‘政治化’的标签。”任利剑告诉记者,以他的眼光来看,没有哪一所学校是希望办这种校庆的,其更大程度上是多种因素交织造就的产物。所以,希望各界对于这个问题能够多些包容和理解之心。

  【校友说校庆体验】

  校庆排序过细

  让人浑身不自在

  “四五年前,我回母校参加了一次校庆。当时本是满怀赤子之情回去的,但是当我坐上座次井然的餐桌时,仍是感到了不舒服。”徐先生只参加过一次校庆,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已经从学校毕业近十年,以前的校领导和不少老师都不在了,但是他仍相信,对母校的情谊会阻断这种隔膜感。

  而当他回到学校以后,才发现负责接待的老师,明显把他们这些校友分门别类了。“政府高管、知名专家、学者,住的是最好的宾馆,每天由校领导作陪,而对于普通的校友,不仅住的条件逊了很多,在校期间接待部门的态度,也完全不敢恭维。”在餐桌上的经历最让徐先生难受,据他讲述,当时校领导几乎每天吃饭都是固定座位、固定同桌者,而他们这些普通的校友,座位又远又偏,全程连跟校长喝一杯酒的机会都没有。后来,徐先生满心失落地离开了。从那以后,对母校的感情也变得明显复杂起来。

  【网友说校庆】

  新举措,但落实起来有难度

  [糖醋着吃]这才是真正的校庆,希望中国学校的校庆办成真正的校友之庆,而不是官员之庆,更不是政治之庆!!

  [陆厶厶]支持南大的新举措,但落到实处有难度,有些官老爷坐惯了中间坐惯了前排。

  [拔剑向江东]学府成了官府,或可解释曾经醒目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云天瓶水]即使只作为一种原则和理念,也是值得赞许的,体现了大学的独立精神和去官僚化态度。

  [壕堑战]当一些学校习惯以“得意门生”自我标榜的时候,南京大学能够冷静相对,正体现出了独有的坦诚和自信。

  [岛来岛去]南大校庆“序长不序爵”,体现了母校对全体校友的一视同仁,是对全体校友的尊重,也是大学精神的真正体现。

  [唯我独疯]当下社会,有这样一种价值导向,一个人只有做了官才是最有出息的,官职越高,权力越大,排位时就越靠前。在校庆盛会接待时“序长不序爵”显然是对传统思维的颠覆,彰显了可贵的大学精神。

  校庆听讲座可换学分

  听完110场讲座就能拿到11个学分,选修课一学期的学分也不过2分

  □ 本版撰文 徐昇

  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将举行多场讲座,学生听完10堂讲座就可以获得1个学分。近日,不少南大学子在网络上积极响应,“听完110场讲座就能拿到11个学分?选修课一学期的学分也不过2分啊。”

  校方说法

  南大: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听讲座

  今年5月20日是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华诞。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庆期间的讲座活动,学校做出了一项规定,那就是听完10堂讲座以后,学生就可以获得一个学分。

  “如果一个学生有毅力,一口气听完了110场讲座,岂不是意味着校庆期间可以轻松拿到11个学分?校庆期间讲座‘含金量’很高啊,上选课倒不如直接去听讲座得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的杨同学感叹,因为按照南京大学的相关规定,不少选修课一个学期的学分也不过2分。

  对此,昨天南京大学教务处陈建群处长表示,学校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鼓励学生前去听讲座,但是学校希望学生在听讲座的时候能真正地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意识,有选择地去听这个讲座,而不是单纯为了拿学分。“我相信不会有学生为了拿11个学分去听110场讲座。”陈建群笑称,这一规定也旨在构建学校的文化氛围,把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讲座引导学生逐步向学术前沿迈进。

  【正方】

  不少学校已实行多年

  听讲座换学分的规定,其实在国内很多大学已经实行了数年。近年来随着大学学分制的普及,讲座与学分挂钩的情况成为大学一道风景线。比如,南开大学讲座被列为必修课程,学生可在第三学年通过选听5场以上讲座并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获得1个学分。华南理工大学要求研究生就读期间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会,研究生听完讲座后,可以凭入场券换取讲座票,随后把对部分讲座的体会写在讲座票上,获得指导老师的签名认可才能被承认。

  记者在多个高校调查走访中了解到,相当多的大学生都表示希望能通过听讲座的方式来开阔视野、接触到前沿成果和理念,同时也能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

  “两三年时间听10场讲座对一些认真的同学来说是小菜一碟。我记得当年读研一的时候就已经集满10张讲座票了。”曾经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王赉告诉记者,对他来说,讲座不是一种学习压力,而是一种快乐。“记得当年学校会经常邀请一些院士、行业领军人物,或者是有故事也很有成就的嘉宾来主讲,很多同学都提前半个小时去占座位,有时不得已要转移到一个更大的报告厅。”

  【反方】

  为学分而“被听讲座”有强制意味

  不过,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把听讲座赚取学分放在心上。一些学生表示,跟学分挂钩的讲座让人感觉到强制意味,同时讲座本身在选题上也会因此而表现保守。

  200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的黄同学告诉记者,当年听讲座只是为了学分。有的讲座对大家来说并不太感兴趣,有人会偷偷在课桌下看课外书,还有人玩手机,或是偷偷睡觉。“听讲座对学生有好处,但要给大家选择的余地,近似于强迫式的讲座真的是教育的需要吗?把学分当成一种利诱甚至强迫的工具,对大家来说实在有压力。”

  从事金融业的王女士,当年从中华中学考入香港城市大学,也曾经在东南大学学习过几年。王女士对讲座赚学分的规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香港的大学,学生听讲座完全是凭兴趣爱好,讲座是不能换学分的。讲座不是课程,却被赋予课程的地位,估计会有不少同学为了获得学分而参加讲座,显得有些功利。”王女士认为,一些学校对主讲嘉宾的要求良莠不齐,主题也显得保守,学校又没有跟踪机制作为补充,很难保证教育效果。

  【国外大学做法】

  凭兴趣听讲座

  不能换学分

  益博国际首席留学顾问余奕波告诉记者,国外大学基本上都不存在听讲座换学分的规定。比如,美国大学的学习和国内有很大区别,一般在大一前可以自由选课,不确定专业,之后自己确定专业。上课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讲座、讨论和单独辅导。老师都非常热情,更加喜欢爱提问和善于思考的学生,所以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都是非常愉快的。另外,由于美国大学的考试非常严格,加上大学收费是按课程来的,所以对于课程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分制,且多数高校要求修满123个学分才能获得学士学位。选课形式的多样性,学制的弹性化,文、理、工渗透的通才教育等是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

  余奕波说,美国的各大学会经常举办讲座,知名学府会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世界知名学者来给学生授课,非常强调讲座的水准。讲座通常没有教材、大纲,更不会设置考试打分和期末考评,一般采取大课的方式。跨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讲座,如果是一个系列的讲座,大家感兴趣的肯定会去听,听了觉得不好就走,没必要浪费时间。

  南京大学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编辑者:青岛家教帮http://www.jiajiao520.cn)